各方反應

中國領導人強調
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要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
要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一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二是易地搬遷脫貧一批,貧困人口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要實施易地搬遷,按規劃、分年度、有計劃組織實施,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四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國家教育經費要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對農村貧困家庭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五是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社會保障來兜底,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要加強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要對貧困人口傾斜。要高度重視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
精準扶貧是為了精準脫貧。要設定時間表,實現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癥。要留出緩沖期,在一定時間內實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實行嚴格評估,按照摘帽標準驗收。要實行逐戶銷號,做到脫貧到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賬,要群眾認賬。
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于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要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加強督察問責。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激勵各級干部到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
扶貧開發投入力度,要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央基建投資用于扶貧的資金等,增長幅度要體現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要求。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省級財政、對口扶貧的東部地區要相應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要加大扶貧資金整合力度。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要加強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對擠占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的要從嚴懲處。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
--習近平
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加大中央財政對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較大幅度增加專項扶貧資金規模,設立扶貧再貸款并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通過稅收優惠、貼息支持、財政獎補及過橋貸款、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引導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管理等各種要素向貧困地區聚集,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扶貧脫貧的強大合力。
--李克強
中國媒體評論
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新的顯著進展。
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于農村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出發,把"扶貧攻堅"改成"脫貧攻堅",明確了新時期脫貧攻堅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梢哉f,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志性指標。
中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脫貧目標艱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需要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脫貧攻堅先易后難,越往后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見效越慢;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難度增大,一些農民因喪失工作重新陷入貧困……找準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動作為才能克難前行。今天,脫貧攻堅既面臨著一些多年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所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采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全黨同志務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實現"兩個確保"的目標上來,動員全國全社會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發起總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下新的光輝篇章。
堅持片區為重點、精準到村到戶。黨中央、國務院主要負責統籌制定扶貧開發大政方針,出臺重大政策舉措,規劃重大工程項目。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抓好目標確定、項目下達、資金投放、組織動員、監督考核等工作。市(地)黨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督促檢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貧困縣如期摘帽上??h級黨委和政府承擔主體責任,書記和縣長是第一責任人,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扶貧開發任務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政主要領導要向中央簽署脫貧責任書,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貧脫貧進展情況的報告。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要向市(地)、縣(市)、鄉鎮提出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制。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落實扶貧開發責任,實現部門專項規劃與脫貧攻堅規劃有效銜接,充分運用行業資源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軍隊和武警部隊要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地方扶貧開發。改進縣級干部選拔任用機制,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內優秀干部,選好配強扶貧任務重的縣黨政主要領導,把扶貧開發工作實績作為選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脫貧攻堅期內貧困縣縣級領導班子要保持穩定,對表現優秀、符合條件的可以就地提級。加大選派優秀年輕干部特別是后備干部到貧困地區工作的力度,有計劃地安排省部級后備干部到貧困縣掛職任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也要選派廳局級后備干部到貧困縣掛職任職。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轉變作風,把嚴的要求、實的作風貫穿于脫貧攻堅始終。
(三十)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加強貧困鄉鎮領導班子建設,有針對性地選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三農"工作的干部擔任貧困鄉鎮黨政主要領導。抓好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集中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提高貧困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突出抓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將村干部報酬、村辦公經費和其他必要支出作為保障重點。注重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干部到貧困地區駐村,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根據貧困村的實際需求,精準選配第一書記,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提高縣以上機關派出干部比例。加大駐村干部考核力度,不穩定脫貧不撤隊伍。對在基層一線干出成績、群眾歡迎的駐村干部,要重點培養使用。加快推進貧困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繼續落實好"四議兩公開"、村務聯席會等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在有實際需要的地區,探索在村民小組或自然村開展村民自治,通過議事協商,組織群眾自覺廣泛參與扶貧開發。
(三十一)嚴格扶貧考核督查問責。抓緊出臺中央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建立年度扶貧開發工作逐級督查制度,選擇重點部門、重點地區進行聯合督查,對落實不力的部門和地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并提出責任追究建議,對未完成年度減貧任務的省份要對黨政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要加快出臺對貧困縣扶貧績效考核辦法,大幅度提高減貧指標在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指標中的權重,建立扶貧工作責任清單。加快落實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貧困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的要求。落實貧困縣約束機制,嚴禁鋪張浪費,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堅決剎住窮縣"富衙"、"戴帽"炫富之風,杜絕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貧事件的處置、反饋機制,在處置典型事件中發現問題,不斷提高扶貧工作水平。加強農村貧困統計監測體系建設,提高監測能力和數據質量,實現數據共享。
(三十二)加強扶貧開發隊伍建設。穩定和強化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扶貧開發任務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強化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決策部署、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檢查考核的職能。加強與精準扶貧工作要求相適應的扶貧開發隊伍和機構建設,完善各級扶貧開發機構的設置和職能,充實配強各級扶貧開發工作力度。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有專門干部負責扶貧開發工作。加強貧困地區縣級領導干部和扶貧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扶貧干部隊伍能力水平。
(三十三)推進扶貧開發法治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責任,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在規劃編制、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強化貧困地區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和基層執法隊伍建設。健全貧困地區公共法律服務制度,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合法權益。完善扶貧開發法律法規,抓緊制定扶貧開發條例。